【余音绕梁文言文翻译】“余音绕梁”这一成语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,原文讲述的是古代一位名叫韩娥的歌女,她的歌声极其美妙,以至于在她离开后,余音仍在梁间回荡,久久不散。后人用“余音绕梁”来形容音乐或言语之美妙动听,令人回味无穷。
以下是对“余音绕梁”相关文言文内容的总结与翻译:
一、原文摘录
《列子·汤问》节选:
> “昔者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。既去,而余音绕梁三日,不绝。”
二、现代汉语翻译
译文:
从前,韩娥向东前往齐国,途中粮食耗尽,经过雍门时,靠唱歌卖艺来换取食物。她离开之后,歌声的余韵还在屋梁上回荡了三天,没有断绝。
三、关键词解释
文言词 | 现代汉语意思 | 出处/含义 |
韩娥 | 古代著名歌女 | 人物名 |
东之齐 | 向东前往齐国 | 方向 + 地点 |
匮粮 | 食物耗尽 | 状况描述 |
雍门 | 地名 | 城门名 |
鬻歌 | 卖唱 | 以歌谋生 |
假食 | 谋取食物 | 交换食物 |
余音 | 剩下的声音 | 歌声的延续 |
绕梁 | 回绕在屋梁之上 | 形容声音悠长 |
三日 | 三天 | 时间长度 |
不绝 | 没有断绝 | 持续不断 |
四、成语释义与使用场景
成语 | 释义 | 使用场景 |
余音绕梁 | 形容音乐或言语优美动听,令人回味无穷 | 用于赞美音乐、朗诵、演讲等艺术表现 |
一唱三叹 | 一首歌反复吟唱,情感深沉 | 用于形容诗歌、歌词等抒情作品 |
响遏行云 | 声音高亢,能阻止云彩流动 | 多用于形容歌声嘹亮动人 |
五、文化背景与延伸意义
“余音绕梁”不仅是一个文学典故,更是一种艺术精神的象征。它体现了古人对音乐美的极致追求,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“意境”和“回味”的重视。在当代,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表演艺术、文学作品或语言表达的感染力,强调其超越表层、深入人心的力量。
六、结语
“余音绕梁”不仅是文言文中一个生动的描写,更是中华文化中对艺术美感的一种高度概括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好作品,不仅能打动人心,更能让人久久难忘,余韵悠长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《列子》全文或相关典故,可参考古籍版本或相关研究资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