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不刊之论什么意思】“不刊之论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可更改、非常正确、具有权威性的言论或观点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文字的处理方式,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。
一、
“不刊之论”字面意思是“不可修改的言论”,引申为“非常正确的、不容置疑的观点”。该词多用于褒义,表示某人的观点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与权威性,通常在学术、政治、文学等领域中使用较多。
“不刊”原指古代刻在竹简上的文字,一旦刻上就无法更改;“论”则是指言论或理论。因此,“不刊之论”最初指的是刻在竹简上的经典论述,后来演变为对权威、正确观点的赞美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不刊之论 |
拼音 | bù kān zhī lùn |
出处 | 始见于《后汉书·王符传》:“此言非不刊之论也。” |
字面意思 | 不可更改的言论 |
引申含义 | 非常正确、不容置疑的观点 |
使用场合 | 学术、政治、文学等正式场合 |
用法 | 多用于褒义,表示对某人观点的高度认可 |
近义词 | 确凿无疑、无懈可击、至理名言 |
反义词 | 荒谬之言、谬论、错误观点 |
典型例句 | 他的分析是不刊之论,令人信服。 |
三、延伸理解
“不刊之论”不仅强调内容的正确性,还隐含了其历史地位和权威性。在现代语境中,虽然不再涉及竹简刻字,但这一成语依然保留了其原有的庄重感和严肃性,适用于对权威性论述的肯定。
需要注意的是,虽然“不刊之论”是褒义词,但在实际使用中要避免滥用,否则可能显得过于夸张或不合时宜。
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词汇,欢迎继续提问。